新華社呼和浩特11月11日電(記者張云龍、于嘉)初冬,錫林郭勒草原已是一望無際的枯黃,但草原上幾處宛如巨型梯田的露天煤礦排土場,仍然保留著片片綠意。一棵棵云杉、一株株樟子松挺拔身姿,迎風矗立,為荒涼的礦山增添幾許生機。
近年來,在礦產資源豐富的內蒙古自治區,往昔黑黢黢、光禿禿的礦山正加快變綠,向礦山公園轉變。
“我們一邊生產,一邊復綠,排土場沉降穩定后,就開始大規模植樹種草?!眹夷茉醇瘓F神華北電勝利能源有限公司生產技術部經理宋仁忠說,“今年光是綠化和養護投入就有1億多元?!?/p>
登上海拔1000多米的勝利一號露天煤礦南排土場,可見四周已披上層層綠裝,頂部更如同一個巨大苗圃。養護人員有的澆水,有的修剪。宋仁忠說,礦區綠化面積超過1200萬平方米,每年約有300多人澆灌、除蟲、補植、扎沙障,保證綠化效果。在排土場復綠的同時,企業在煤礦采剝、破碎、運輸、存儲、裝車等生產環節中,盡可能減少揚塵等污染,采煤產生的疏干水也全部回收利用。
“全盟200多處露天礦山今年將達到自治區級綠色礦山建設標準,力爭完成自治區規劃任務?!卞a林郭勒盟委書記羅虎在說,不達標的礦山不再審批新的用地指標。
過去由于片面追求經濟利益,忽視環境保護,礦產資源開發帶來突出的生態問題。近年來,內蒙古貫徹中央部署,堅定走綠色發展、生態優先的高質量發展路子,大力整治礦區環境,通過綠色礦山建設,加快礦業轉型,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。
“十三五”期間,全區各類正在生產的礦山投入54.6億元,完成環境治理面積約500平方公里;各級財政投入12.9億元,完成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面積約135平方公里。
不久前,鄂爾多斯在加快礦山復墾、綠化的同時,出臺地方綠色礦山建設管理條例,為實現礦山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法治保障。
在呼倫貝爾,一些露天煤礦采用綠色采礦工藝和先進復墾綠化技術,實現煤、電、水、灰、土高效循環利用,摸索出適應當地草原生態恢復的路子。
內蒙古現已建成綠色礦山375家。自治區還提出,到2025年,全部礦山達到綠色礦山建設標準,不符合標準的礦山企業將退出市場。
責任編輯:石毅 李國棟